“双子古窑墩”:一座清代古砖窑的今生!
烧“京砖”不单单是力气活 , 如果没经验根本干不了。
进窑墩里干活都是男窑工,有一个领队负责协调。
常规“京砖”最重达70公斤,最轻也有40公斤,特殊大“京砖”重达1吨多。
制砖的泥土在磨具中分布均匀需用双脚踩踏。
窑墩里粉尘大,出窑后很难辨认。
在窑墩外接应搬运的女工们,带上自制的防尘罩。
在窑墩里干活,即使冬天也会汗流浃背。
当年窑厂搬运工女性居多,粉尘使她们不辨脸面,因此有“窑里的姑娘洗出来看”一说。如今没有姑娘愿意做窑工,目前在做的全是奶奶和外婆年龄的人了。
58岁的修窑师孙新安从西窑烟囱底部一个不到30公分的小口子徐徐钻出 , 这座清代 “双子窑墩” 整修花了半年多时间。
岁岁年年祈福平安。
聚餐再简单,男窑工总是会喝点自带的酒水。
二十世纪50年代,浙江省嘉善县干窑镇有70多支窑工队伍,如今只剩下3支,他们自嘲是嘉善县“最后一支土窑队伍”。
烧好的“京砖”是红的 , 需经窑顶水池不断地渗水后才能变黑。
一窑 “京砖” 约6千块,从制砖到成品需两个月,对于砖窑厂和窑工来说周期太长影响收入,因此,他们有时会穿插烧制一些周期短小砖瓦。
最后的窑炉工人
The final kiln workers